目前翔豐華(300890)雖還未正式公布2021年度報告,但3月22日舉辦了2021年度的業(yè)績說明會,表明目前翔豐華生產經營一切正常,訂單飽滿。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有負極材料產能3.5萬噸,福建翔豐華募投3萬噸高端石墨負極材料項目目前已達產1萬噸,在建產能2萬噸,四川翔豐華高端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6萬噸目前正在建設期;目前的石墨化年產能1.5萬噸,其中3000噸已滿產,1.2萬噸石墨化還在建設中,預計今年內達產。
2022年翔豐華有計劃在負極材料以及其它新型碳材料產品方面進行更深的技術研究儲備和開發(fā),譬如:順應高能量密度市場需求的石墨負極材料產品,加強低膨脹、高倍率和長循環(huán)等高性能天然石墨負極,以及研究石墨烯、硅碳復合材料制備技術。
璞泰來:2021年凈利翻倍,未來可期
3月29日,璞泰來(603659)發(fā)布2021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主營業(yè)務收入 897,228.97 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70.3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74,872.78 萬元,比上年同期上升 161.93%。其中負極材料主營業(yè)務收入 512,905.97 萬元,同比增長 41.38%,全年實現銷量97,242 噸,同比增長 54.48%;公司石墨化加工實現營業(yè)收入 100,949.18 萬元(含內部銷售),同比增長 24.60%。
截至目前,江西紫宸 6 萬噸前工序產能擴建項目已建成投產,內蒙紫宸興豐二期 5 萬噸石墨化產能已通電試產,四川紫宸 20 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已啟動,其中一期 10 萬噸進入實質建設階段。隨著公司新建產能逐步投入運營,負極材料的全工序一體化產能配套更加完善,確保 2022 年能達到15 萬噸以上的負極材料出貨量,并力爭 2024 年底實現 40 萬噸以上的負極材料產能。
貝特瑞:2021年負極龍頭地位穩(wěn)固,發(fā)力高鎳三元
3月30日,貝特瑞(835185)公布2021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104.91 億元,同比上漲135.67%。其中,負極材料銷量超過16萬噸,實現營業(yè)收入64.59 億元,同比增長104.96%;正極材料銷量超過3萬噸,實現營業(yè)收入36.51 億元,同比增長250.36%。貝特瑞實現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分別為16.70億元和14.4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6.41%和189.47%,實現歸母凈利潤14.41億元,同比增長191.39%。
2021 年,貝特瑞與多家戰(zhàn)略合作伙伴攜手構建產業(yè)生態(tài)鏈,成立山東瑞陽、四川瑞鞍、山西瑞君,收購四川新材料,與 SK on 和億緯鋰能合資建設常州基地,投資參股了多家戰(zhàn)略合作伙伴,在各地形成產業(yè)鏈聯合互動;此外,惠州貝特瑞年產 4 萬噸負極產線二期項目、江蘇貝特瑞年產 3 萬噸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二期項目及福建深瑞年產 40 萬平方米的石墨烯導熱膜產線均已投產并實現批量供貨。目前,貝特瑞已經形成了以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產品體系,覆蓋了石墨負極材料、硅基等新型負極材料、高鎳三元正極材料,能夠同時滿足下游客戶對正負極材料的匹配性需求。
國民技術:負極材料業(yè)務同比增長175.31%,擬再投資30億擴建產能
4月1日,國民技術(300077)公布2021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 101,760.87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6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 21,897.60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849.0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 4,635.80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31.59%。其中,公司負極材料類業(yè)務收入共計 38,027.62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75.31%。
國民技術的新能源負極材料領域業(yè)務由控股子公司內蒙古斯諾承擔,報告期內,斯諾在內蒙古地區(qū)投資建設的石墨化二期建設正式試產,產線穩(wěn)定后內蒙古地區(qū)負極材料年產能預計達到2萬噸以上。全年公司持續(xù)穩(wěn)定為國軒高科、天津力神等主要客戶供貨,2022 年 1 月,浦項化學以 1.41 億元現金認購內蒙古斯諾新增注冊資本,取得內蒙古斯諾 15%股權。此外,斯諾擬在湖北省隨州市投資30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新能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若項目能夠順利推進,將有助于公司擴大新能源負極材料產品的產能,解決現有產能不足問題,滿足下游客戶需求,進一步形成規(guī)模效應。